回到顶部

抢先报名通道|江西·宜春对接长三角经济区暨知名企业走进宜春(苏州)招商推介活动

2023年5月30日 13:30 ~ 2023年5月30日 17:30

收起

活动票种
    付费活动,请选择票种
    展开活动详情

    活动内容收起


    宜春对接会-1.jpg

        为了让业界更多地了解宜春的产业和投资环境,持续扩大“知名企业走进宜春”品牌形象,全面推介锂电新能源、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现由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宜春市人民政府主办,在苏州市举办“江西·宜春对接长三角经济区暨 知名企业走进宜春(苏州)招商推介活动”。

        我们在此诚挚地邀请您莅临本次会议,相信在您的参与和支持下,本次推介活动定将取得圆满成功!

    85

    主办单位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宜春市人民政府

    85

    活动内容


    1.会议时间、地点

      ①会议时间:2023年3月31日(暂定),会期半天

      ②会议地点:苏州洲际酒店(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畔旺墩路288号)

     2.会议议程

         (1)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领导介绍全省产业情况;

         (2)宜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市情介绍;

         (3重点产业推介;

         (4重点企业代表发言;

         (5项目签约仪式

    3.会议规模

        300人左右,锂电新能源、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链上下游企业220人,省、市、县(市、区)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60人,新闻媒体记者约10人。

    85

    江西省宜春市新能源(锂电)产业链发展情况


        宜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将其作为首位产业,强化目标引领,树立全局思维,拿出超常规举措、采取超常规力度,举全市之力,重点推动新能源(锂电)产业链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近两年,我市迅速成为行业头部企业集聚地,今年全产业链营收有望突破1000亿元。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共有投产锂电企业146家,今年1-6月营收达400.96亿元,同比增长87.4%,目前全市在建锂电项目100个,总投资1214.79亿元;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赣锋锂业、恩捷股份、格林美、璞泰来、清陶能源、科陆电子、哪吒汽车等一大批细分领域领军企业大举扩大投资,比亚迪、中化国际和金风科技等项目在谈待签约,今年以来共新签约锂电项目35个,总投资773.04亿元,正在洽谈的锂电项目21个,拟投资金额超过1375亿元。

        (二)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注重推进产研合作,市政府与江西理工大学共建锂电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支持企业组建科技创新平台,着力提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创新能力,截至目前,全市新能源(锂电)产业共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家,省级创新平台23家,市级创新平台13家。通过揭榜挂帅、科技创新券等形式,引导新能源(锂电)产业相关企业破解技术难题,提升研发水平。2021年以来,新能源(锂电)产业相关企业8个项目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2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1人入选省级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6人入选省“双千”人才计划。

        (三)产业要素保障不断完善。市政府与省建材院合作建立锂渣固废资源利用研发中心、建材产品及工程应用质量检测服务中心和锂渣固废资源利用产业化生产基地。宜春学院、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分别与江西国轩共建锂电新能源产业学院和国轩产业学院,为新能源(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对锂矿资源丰富地区开展地质勘查,保障锂电产业领域企业锂资源供应,目前已开展5个综合调查评价项目和1个区域性调查项目。在能耗指标、用地保障、惠企政策等方面积极支持新锂电产业发展,2021年以来,审核上报并获得省批复的锂电项目共8个,新增用能约44万吨标准煤,出让锂电产业项目“标准地”9宗,总面积约1664亩。 

     二、锂电产业优势

        (一)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宜春位于长株潭城市群和大南昌都市圈的中轴位置,是湖南省会城市长沙和江西省会城市南昌的中点城市,距离长沙和南昌均为2小时车程,作为沪昆和京九两大高铁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东进”和“南下”的开放大通道进一步贯通,宜春迎来良好发展机遇。随着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大南昌都市圈建设、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和湘赣转型升级发展区三区协同发展等江西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将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广范围上推动区域资源整合、协同发展,由此带来新一轮伴随着结构转型的要素流动、产业转移和技术扩散,将为今后宜春新能源锂电壮大、工业转型升级集聚更多高端资源、带来更多政策红利、营造更优发展氛围

        (二)锂资源丰富,产业链条完整。宜春锂电资源丰富,勘探数据显示,氧化锂储量约516万吨,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以上,大部分均为露天开采矿山,并锂云母提取技术较为成熟。2021年全市以锂云母为原料提取碳酸锂的企业产量超过8.3万吨,占全国的28%,2022年将达12万吨。锂云母提锂与锂辉石提锂、盐湖提锂并驾齐驱,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在业内的定价权、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提升。当前,宜春锂电产业涵盖了锂资源采、选、冶—锂电池关键材料—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回收,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从锂矿采选到新能源汽车制造完整产业链的地级市。

        (三)全面谋划布局,集成发展优势。近年来,宜春将锂电新能源作为首位产业来抓,牢牢把住锂电新能源产业风口期,举全市之力强势推进,产业发展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坚持“用好资源换好产业”思路,重点打造“五基地一中心”(即碳酸锂、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锂电池、锂电应用五大基地,锂产品交易中心),加快构建“全链条、全绿色、全球样板”发展格局。宜春锂电产业产能将在3年内实现裂变式爆发,初步预测到2025年,全产业链产值将超过8000亿元。制定印发《宜春市新能源(锂电)产业链链长制2022年工作要点》、《含锂瓷土尾砂尾泥锂渣综合利用实施意见》等文件,召开锂电产业推进、专场政企座谈、工作研讨等会议,编制《宜春市锂电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产业发展生态,不断谋划布局锂电产业发展。

    三、龙头企业情况

        一是原材料领域,紫宸科技在高端负极材料领域占据龙头地位,规划产能20万吨,2021年产值和产量国内排名第二;恩捷股份占据国内隔膜市场半壁江山,旗下公司江西通瑞新能源产能占全国的1/12;明冠新材料已登录科创板,成为宜春经开区首家本土上市锂电企业,拥有铝塑膜发明专利30余项,正加速产能扩建。

        二是碳酸锂领域,江西南氏锂电新材料有限公司1-6月份产量19838万吨、江西金辉锂业有限公司1-6月份产量13078吨、江西永兴特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6月份产量7200吨、宜春银锂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1-6月份产量4842吨。

        三是锂电池领域,宜春时代电池工厂项目一期投资135亿元,产能从50GWh扩大至2024年底的70GWh以上,年产值可达500亿元以上,创下我市单体新能源项目投资记录;江西国轩投资115亿元建设年产30GWh锂电池及PACK生产基地项目,系市本级引进的首个百亿项目;远东电池18650电芯产线处于满产状态,成为小牛、纳恩博等两轮电动车核心供应商;允福亨、厚鼎、格林德等十余家锂电池企业纷纷涉足共享单车、电动工具、基站储能等领域,拥有稳定客户市场。

        四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合众汽车宜春基地已竣工投产,2021年合众哪吒汽车销量69674辆,居造车新势力第四位。今年以来,哪吒汽车更是取得开门红,销量居造车新势力第三位。

    85

    江西省宜春市生物医药产业链发展情况


         近年来,宜春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发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契合省委、省政府中医药强省战略,大力推进“中国药都”振兴工程,把生物医药产业列为支柱产业,通过不断壮产业、延链条,形成药地、药企、药市、药会齐头并进,种植、加工、生产、销售、科研、健康养生、文化旅游等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从2018年起生物医药全产业链收入连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樟树医药产业集群和袁州医药产业集群为省级重点工业产业集群。樟树被国家工信部批复为国家中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樟树中医药产业示范基地为国家级产业基地。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支撑不断完善。目前已建成樟树和袁州两个省级重点工业产业集群,其中樟树医药产业集群荣获“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称号,2021年被认定为全省首批五星级产业集群。全市主要产品有中药饮片、配方颗粒、中成药、化药、生物技术药、保健品、消杀品、制药机械、医疗器械、药品包装等,门类比较齐全。已取得国家药品批准文号923个,拥有国家级1类新药1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25个、全国独家品种54个。获中药材“三品一标”认证39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产品3个。

        (二)产业创新不断增强。樟树中药产业基地和袁州生物医药基地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特色基地。组建了中医药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以及樟帮中药饮片炮制研究中心等9家省级生物医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市拥有医药类科研机构38个、医药高新技术企业116家、医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71家、中药第三方检测中心1家、省级生物医药创新团队1个。德上制药和丰临医疗科技入选瞪羚企业,昌鹤医药和司太立制药入选瞪羚(潜在)企业。仙康药业、仁仁健康和五洲医药获批省双千计划项目。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0件、医药类发明专利366件,其中国际专利2个。打造了金水宝、妇炎洁、活血止痛胶囊、可立克、优卡丹、强力枇杷胶囊等一批全国知名品牌。

        (三)产业项目不断推进。我市生物医药发展不断突破,稳中有进。今年以来,全市推进医药产业项目51个,计划总投资额237.6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额100.6亿元,预期主营业务收入361.4亿元,预期利税37.28亿元。新签约生物医药大健康项目数19个,投资总额达104.9亿元,其中,20亿元以上的3个。目前,全市上下已形成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共识共为,袁州区、樟树市两个省级医药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开始往周边地区辐射。

    二、产业优势

        (一)产业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我市医药产业历史久远,享有盛名。樟树药业拥有1800年历史,享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美誉。东汉著名丹术家、道教始祖葛玄在市东南的阁皂山采药行医、筑灶炼丹。其孙葛洪继承衣钵,采药施诊,并撰有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肘后备急方》。三国时期,樟树镇就有药材摊贩摆摊卖药、悬壶施诊。唐代,樟树成为南北药材中转要地,设药材交易场地,号称“药墟”。宋代,樟树进入药材集散与药材炮制同步发展阶段,道地药材“商州枳壳”作为贡品入皇室。明代,樟树已有“药码头”之称。到了清代,樟树药业趋于鼎盛,樟树药商渐次形成帮系并走出樟树,樟帮成为与川帮、京帮并驾齐驱的全国三大药帮之一。中国创伤骨科奠基人蔺道人隐居宜春温汤时所撰《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距今1200年,是中国医学史上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二)坚持高位推动,政策引导。市本级出台了《宜春市中医药发展规划(2017-2025年)》《关于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宜春市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加快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樟树市出台了《关于引进中国医药工业百强的扶持奖励政策》《关于支持中药饮片企业检验检测扶持办法》《樟树市医药流通产业扶持方案》《樟树市“樟帮”传统中药炮制药工扶持认定办法(试行)》《樟树市实施“中国药都”振兴工程推进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试行办法》,袁州区出台了《袁州医药工业园发展规划(2019-2024年)》《关于加快袁州区中医药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袁州医药工业园标准厂房租赁和出让管理办法》《关于支持袁州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形成了完善的规划政策支撑体系。

        (三)产业规模较大,体系完整。目前全市医药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列全省100个重点产业集群第2位。2022年1-6月,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17.25万亩,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187家,营业收入135.3亿元,同比增长13.1%。济民可信、仁和集团进入2020年“中国医药工业企业百强榜”,分列第11位、第64位;百神药业进入“中国中药企业百强榜”,列第91位。年销售过亿元的药品品种有16个,其中金水宝系列品种销售额突破60亿元。全市限上商贸医药企业136家,销售额228.84亿元,年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有7家。樟树市建成了以中医药为主题的岐黄小镇和中医药博物馆,成立樟树中医药产业研究院,建成樟树中医药职业学院。

    三、发展方向

        (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巩固发展中药,支持天齐堂、百仁、庆仁等一批企业开展道地中药材及特色品种中药饮片的规范化炮制,推动同仁堂、百神中药配方颗粒产能放大。支持仁和古代经典名方开发,扶持金水宝等一批独家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提高市场占有率。支持企业加强对枳壳、黄精等本地大宗药材深加工的应用研究,开发大健康产品。提升发展化学药,引导企业技改扩能,从医药中间体向化学原料药和制剂方向转型升级,鼓励化学制剂生产企业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着力推动司太立、同和、博腾等企业技术改进,加快推进迪赛诺医药、富祥药业等一批5020重大项目建设,引进下游关联化药生产企业。突破发展生物药,加快靖安缘生生物一类新药产业化进程,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产业需求对接,密切跟踪生物医药研发动态,争取生物制药领域比较成熟的研发成果在宜春落地并实现产业化。

        (二)进一步做强龙头企业和优势品种。在继续加大产业招商、新产品研发力度的同时,特别注重在现有国家1类新药、全国独家品种以及在细分领域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品中筛选一批品种,集市、县市区资源重点扶持,促其做大做强。把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与引进新项目摆在同等重要乃至更为优先的位置,享受招商引资同等优惠政策。注重在现有批文的产品中,筛选一批有独特疗效、市场需求大的单品,进行重点扶持。支持企业自主开展研发活动,对研发成果在宜春实现产业化的项目予以重奖。

        (三)进一步夯实产业支撑平台。根据医药产业特点及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产业规划,结合标准厂房建设,规划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医药主题产业园,不断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协同度。重点支持樟树生物医药产业园、中药质量第三方检验检测中心、中医药产业研究院、樟树中医药职业技术学院、中药材专业交易市场、电商平台及袁州医药产业科创园、医疗器械产业园、医药物流园建设。充分发挥市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基金融资功能,支持医药产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发展。

        (四)进一步推进产学研战略合作。鼓励企业积极与上海中药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等大校大所搭建沟通合作的桥梁,构筑项目研究中心、科研院校科技园等合作平台,以促进产学研的进一步合作,并发挥产学研联盟在承担实施重大项目、制定产业技术标准等多方面的作用;发挥市政府中医药产业顾问的作用,为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创新合作体系,整合产业链加强行业内部协同,从产品经营阶段跃进资本经营阶段,将企业做大做强。

    85

    江西省宜春市先进装备产业链发展情况


        先进装备产业作为宜春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前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市传统优势产业——机电产业,产业发展起步早、基础雄厚,2021年营业收入比2010年增长近3倍,总量规模居全市八大重点产业第四位,宜春机电品牌优势在全省乃至全国曾经享有盛誉。其中,宜工集团是国内最早生产装载机的“四大家族”之一,曾列全国机械工业500强,拥有宜工牌轮式装载机、山花牌凿岩机等一批部优名牌产品;江西起重机械总厂是原国家机械工业部在江西定点专业生产起重机械的国有中型企业,改制后在全国起重机行业综合排名一直稳居前10名;江西江特电机有限公司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电机制造行业的骨干企业,多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常年稳居行业前列;江西金虎保险设备集团有限公司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00余项、软件著作权150余项,主持或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30余项,“金虎”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金虎”牌保险柜/箱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产品畅销全国。

        近年来,先进装备产业发展态势较好,呈现“六个新”:

        1.政策驱动营造新环境。全市以“开放创新、强攻工业”为战略部署,近年来科学制定引导规划,密集出台扶持政策,如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实施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意见》《宜春市2022年开展先进制造业强市攻坚战活动方案》《宜春重点鼓励发展产业指导目录及产业五图》《关于印发宜春市智能制造升级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操作性极强的专项扶持政策如《工业强基八大专项行动方案》《宜春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印发宜春市中小企业选优扶强若干意见的通知》,明确先进装备产业发展思路、方向、举措,集全市之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利政策保障。

        2.产业规模得到新提高。2021年全市先进装备产业289户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67.7亿元、同比增长21.7%,利润总额35.6亿元、同比增长31.4%。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袁州区、经开区、丰城市、高安市、樟树市县市区,有宜春经开区省级机电产业基地和袁州机电产业基地,发展集聚了龙工机械、华伍制动、金虎保险、江特电机、中天智装、宜春万申等行业龙头企业。高安龙工机械是龙工全国四大生产基地之一;樟树金属保险柜产能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华伍”商标已成为国内知名品牌并在国际上得到认可,获批“中国驰名商标”。

        3.重点企业形成新支撑。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主要有工程机械、建筑机械、起重机械、医疗器械、化工机械、电机电工、汽车及零部件等几大类。中心城区聚集了江特电机、苏强格、中天机械等一批骨干企业,宜春经开区为省级机电产业基地。丰城市拥有上市公司华伍制动、捷和电机、丰润汽车零部件等一批支柱龙头高科技机电企业。高安市主要有龙工齿轮、清华泰豪,南特东腾等龙头企业。樟树市主要有以金虎、远洋、阳光为龙头的保险设备、江西起重和工埠机械的起重机械以及福铃汽配的汽车配件,金属保险柜产能占全国的三分之二。

        4.创新能力达到新水平。现有江特电机、工埠机械等76户高新技术企业;顶翔智控、璐克斯机械等33户专精特新企业;金虎保险柜、中天机械塔式起重机等53项产品评为省名牌产品;宜春万申制药、华伍制动等9户企业建立了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龙工机械、莱茵德尔菲电梯、捷和电机等15户企业建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江西金虎保险设备集团有限公司获批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单位;江西远大保险设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设立了“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西特种电机、华伍制动、工埠机械等设立了“院士工作站”。

        5.智能改造实现新提升。近几年有江西工埠机械智能起重驱动系统项目、科伦医疗器械数字化工厂(车间)、莱茵电梯电梯门板折弯焊等18个项目列入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占全省的13%。万申制药机械、金虎保险设备等19户企业获评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华伍制动、江西起重机械共2家企业产品列入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江西起重机械、华伍制动、华士科技、嘉拓智能设备等13家企业列入《江西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

        6.务实措施开创新局面。市委、市政府领导科学决策、高位推动,建立先进装备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由市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建立“一名链长、一条产业链、一个牵头部门、一套工作机制、一抓到底”的工作模式。开展产业升级战活动,组建先进装备产业链招商小分队,每支招商小分队由一名市委或市政府领导担任队长,一名市人大或市政协的领导担任副队长,明确一个市直单位为牵头单位,3-4个单位为成员单位,推进产业链的招商工作,抓实壮链强链补链。

        百舸争流千帆竞,勇立潮头敢为先,宜春先进装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八方客商加入,我们先进装备招商小分队所有成员单位,将努力当好你们的“店小二”“娘家人”,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有商有量、共同发展,以“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一流营商环境,为您落户宜春保驾护航。

    85

    江西省宜春市电子信息产业链发展情况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宜春电子信息产业链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扎实开展相关工作,电子信息产业保持较快发展势头,产业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优势主要体现为五个“在”。

    1.企业在做大

        2020年全市营业收入过十亿元的企业有13户,其中营业收入突破30亿元的企业2户,突破20亿元的企业2户。2021年全市电子信息规模以上企业133户,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16户,其中营业收入突破50亿元企业1户,30亿元1家,20亿元3家。今年,宜春紫宸科技营业收入有望突破100亿元。目前,电子信息企业在全市各县市区实现全覆盖,且多数企业有向市本级中心城区集中的趋势,中心城区电子信息企业数量占比达到50%。

    2.产业在做强。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势头向好,在全市锂电、医药、先进装备等八大重点产业中,电子信息产业支撑作用明显,企业个数少,但对产业的贡献大。2022年规上电子信息企业占全市规上企业总数的7%(总数第7);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1%(增速第2);实现营业收入377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量的16.3%(规模第4),同比增长43.9%(增速第2);实现利润总额59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量的26%(规模第3),同比增长168.6%(增速第2)。经过多年发展,宜春电子信息产业拥有门类较多,涉及工业制造分类中的大类5个、中类18个、小类35个,并逐渐形成了以铅蓄电池、锂电池、光伏、电子器件、半导体照明、数字视听等为主导,数字打印机、高频覆铜板、线路板、手机及显示器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3.提质在加快。

        电子信息产业现有74户高新技术企业,38户专精特新企业,7项产品评为国家和省名牌产品,6户企业建立了国家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3企业建立了国家、省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远东电池设立了“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紫宸科技设立了“院士工作站”。宜春宜联打印设备有限公司研发的中国第一组“激光打印机芯片”,填补了我国打印机芯片自主研发的空白,成功研发并生产出中国首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激光打印复印机,实现了我国国产打印复印机的零突破。

    4.平台在完善。

        县市区均在积极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不断提升平台承载能力和水平。高安国家绿色光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靖安绿色照明产业基地被认定为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同时,上高、袁州、宜丰、奉新等地分别依托魅动电子信息产业园、宜联科技产业园、储能电子智慧产业园、黄溪新区中金智谷电子科技产业园等平台,加快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目前,县市区电子信息产业园规划面积1.7万余亩,累计投资额超600亿元。

    5.环境在变优。

        近年来,宜春市坚持由市领导为链长高位推动产业链发展,今年宜春以市电子信息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推进办公室名义先后出台了《2022年宜春市电子信息产业链链长制工作要点》、《宜春市电子信息产业链招商小分队工作方案》,及时调整更新了《电子信息产业链“四图五清单”》,明确了全市电子信息产业链全年目标任务、工作路径、工作重点和责任分工,引导了各责任(招商)单位和业务支撑部门加快推动产业招商、企业培育、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相关工作。同时,完善企业问题解决机制,及时为企业纾困解难,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下一步,宜春将继续按照电子信息产业链链长制年度工作计划,扎实推动相关工作,确保电子信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1.锚定发展方向。

        一方面,紧盯行业新技术、新方向。结合当前国内外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方向,密切跟踪5G、数字经济、物联网等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讯息,如芯片、模组、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等,积极引入一批与之关联的旗舰企业或重大项目,以新企业、新项目打造宜春电子信息产业新标杆,形成一批具有裂变式增长潜力的新增长极。

        另一方面,紧盯行业新市场、新产品。鼓励传统电子信息企业围绕市场新环境需要,加强产品创新研发,推动一批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关联的新产品,如产品智能化、互联网+服务等,拓宽产品销售市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抓好专项工作。

        一是强化供应链保障。针对宜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和基础,进一步摸清产业上下游供应链情况,鼓励和引导企业打通堵点、断点,推动省内外以及大中小企业配套协作,疏通关键原材料、关键元器件等供应渠道,强化供应链安全保障。

        二是细化要素配套。进一步加强土地、税收、金融等各类要素资源的保障,通过政策引导和要素倾斜,集中力量解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和瓶颈,加快企业做大做强,加快项目建成投产。

        三是深化产品供需对接。用好产业链供需对接会等相关平台,帮助企业拓宽产品供需渠道,实现企业上下游产品供需有效对接,降低企业供应链成本,保障产业发展安全。

    3.加快集群发展。

        以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延链、壮链、补链和强链为工作重点。

        一是加大招商推介。主动面向国外,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等,积极开展电子信息产业招商,充分用好旗舰企业、宜商回归、招商平台等资源优势,重点引进一批具有延链、补链、壮链和强链的先进企业、重大项目等。

        二是加快项目建设。围绕宜春电子信息产业的短板或缺失环节,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标杆企业和重大项目,按照“引进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思路,力促建设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产,以项目建设驱动产业加快集聚发展。

        三是加强企业培育。根据企业的基础和优势,鼓励企业兼并重组、联大并强,打造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龙头企业,孵化一批与之配套的中小微企业,通过政策引导、行业扶持,培育一批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提升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4.提升发展质量。

        一是推动数字赋能。推动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鼓励电子信息企业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推动企业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方面数字化建设,推动企业数据上云,推动企业由生产制造向生产“智造”转变。

        二是推动创新赋能。鼓励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企业强化自主研发,积极搭建创新中心、研究中心等平台,着力突破电子信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

        三是推动融合赋能。推动电子信息企业和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军民融合、医疗健康等领域跨界融合,催生一批与电子信息产业互惠共生的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打造电子信息产业新生态体系,形成产业发展新动能。

        四是推动平台赋能。加快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和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以县市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为载体,不断夯实电子信息产业支撑平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电子信息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良好的服务。


    举报活动

    活动标签

    最近参与

    • 微信用户
      报名

      (1年前)

    • 李斌鹏
      报名

      (2年前)

    • 前端-王国帅
      报名

      (2年前)

    • 时俊俊
      报名

      (2年前)

    • 微信用户
      报名

      (2年前)

    • 微信用户
      报名

      (2年前)

    您还可能感兴趣

    您有任何问题,在这里提问!

    为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评价信息将在审核通过后显示,请规范用语。

    全部讨论

    还木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活动主办方更多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活动到朋友圈

    免费发布